首页 > 积阴德者必有阳报——从“灭烛绝缨”看楚庄王的崛起

楚庄王,楚穆王之子,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,春秋五霸之一。楚庄王之前,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,自楚庄王称霸中原,不仅使楚国强大,威名远扬,也为华夏的统一,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。楚庄王自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,共在位23年,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,楚庄王,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,有关他的一些典故,如“一鸣惊人”“饮马黄河”“灭烛绝缨”“问鼎中原”等都成为固定的成语,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。

在这里,我把“灭烛绝缨”给大家讲一下,我们可以从故事中感悟到楚庄王的智慧、胸怀,感受到成大器者必先有容的哲理,感受楚庄王必定崛起的深刻内涵。

《说苑》卷六《复恩》中记载:

楚庄王赐群臣酒,日暮酒酣,灯烛灭,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,美人援绝其冠缨,告王曰:“今者烛灭,有引妾衣者,妾援得其冠缨持之,趣火来上,视绝缨者。”王曰:“赐人酒,使醉失礼,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?”乃命左右曰:“今日与寡人饮,不绝冠缨者不欢。”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,卒尽欢而罢。居三年,晋与楚战,有一臣常在前,五合五奋,首却敌,卒得胜之,庄王怪而问曰:“寡人德薄,又未尝异子,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?”对曰:“臣当死,往者醉失礼,王隐忍不加诛也;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,常愿肝脑涂地,用颈血湔敌久矣,臣乃夜绝缨者。”遂败晋军,楚得以强,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。

译文:

春秋时期,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,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。席间丝竹声响,轻歌曼舞,美酒佳肴,觥筹交错,直到黄昏仍未尽兴。楚王乃命点烛夜宴,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。

忽然一阵疾风吹过,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。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,拉扯中,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,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。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,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,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。

楚庄王听完,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,而是大声说:“寡人今日设宴,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。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,以便更加尽兴饮酒。”听楚庄王这样说,大家都把帽缨取下,这才点上蜡烛,君臣尽兴而散。席散回宫,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,楚庄王说:“此次君臣宴饮,旨在狂欢尽兴,融洽君臣关系。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,若要究其责任,加以责罚,岂不大刹风景?”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绝缨宴”。

3年后,楚庄王伐晋。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。这员战将所到之处拼力死战,大败敌军。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,才知其名叫唐狡。他表示不要赏赐,坦承3年前宴会上无礼之人就是自己,今日此举全为报3年前不究之恩。多施恩,少结怨,善恶总有回报。

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,也有“绝缨得士”之说,表达的主题就是宽容有德,善有善报的因果之说。身为君子,宠姬受辱,有谁能有如此的定性,有几人不是暴跳如雷,大开杀戒,而楚庄王大肚能容,宽宏大量,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后效,说是意想不到,其实,也在情理之中,这充分说明了成大器者必先有容的哲理。

历数古今,成大器者需要哪些修为呢?

成大器者必先有容,其次是敢于担当,再次是为谋、为德、为威。

完美主义者很难成大器,至少不是那种具有大将风度的大器。充其量也只是集司令和小卒 于一身的“大器 ”。断不会成为领兵百万的将军,也不会成为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的丞相。原因就在于胸中无容 ,眼里揉不得沙子。在他的眼中,一切只求尽善尽美,对自己是这样,对别人也是这样。而一般的人又岂能轻易达到,于是对别人来说,就是苛刻。苛刻的将领很难带到忠诚的兵。

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山不拒土石,所以成其高,海不拒细流,所以成其深。身为一军之领,容不得手下犯一点错误,这样的将领很难做的长久。至少不会让人心服口服为其效忠。有容的人才能有人拥护,对别人有恩的人,别人才会时刻思报。

为大器者必然敢于担当。对于属下所犯的过错敢于揽到自己头上,承担过错的责任。敢于担当过错的人,才会使人信服和依赖。独木不成林。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。一个人只有揽得住人心,才能在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,有人肯追随效命。将好还的士相随。光杆司令是很难干成大事的。

成大器者需有谋。人之本性在于名和利,其次才是信义。而谋是能否取得名利的重中之重。想要人追随自己,为自己效命,其方法就在于以信义束其心,以名利惠其身。信义在乎平日之恩,名利当从攻城略地,治国兴邦中来。有了惠其身的资本——名利,才能真正去惠其身。而攻城略地,治国兴邦依赖于谋。

成大器者需有德。合乎大众的利益要求的即为德。无德者虽也有一时成气候的,却只能算是祸乱百姓的枭雄。

 

 

风云天下易经堂

原所有

手机:13156302999

 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